在行業(yè)政策的引導下,當前農資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正由“硬投入”向“軟擴張”轉移。而具體到肥料行業(yè),“軟擴張”的標志性動作便是競爭。
放眼山西省農村肥料市場,從個體競爭到團隊、組織和品牌的競爭;從產品競爭到模式、思想和理念的競爭;從價格競爭到信息、服務和實力的競爭……競爭正成為傳統(tǒng)肥料經銷商升級與轉型路上的關鍵詞。
競爭的表象反映在基層網點的驚人擴張上。據山西農資集團新肥業(yè)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反映,在他們主要銷售的一個區(qū)域,原先一個村只有一兩個化肥經銷戶,如今一個村有3戶至5戶已不算稀奇,2011年平遙縣香樂鄉(xiāng)一個村竟出現8個化肥經銷戶。
基層網點的擴張,直接導致互相壓價,你價格低,我就比你更低,有的經銷商寧可賠錢銷售,這些情況使得化肥經銷商的利潤越攤越薄。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只要談及盈利,大多數經銷商都不愿言說,他們更愿意將經營中的不如意留給自己細細琢磨。
競爭的核心體現在經營方式的靈活變化上。據省化肥工業(yè)協(xié)會的有關專家介紹,以往肥料營銷的基本路數市場重心下沉+鋪貨+促銷+賒銷,目前已經到了一種模式的末期。常規(guī)經營中的賒銷、鋪底、講課抑或找托兒等招數已為大多數農民所熟知或厭倦。
在此情況下,山西省的一些主流農資銷售企業(yè)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在競爭中搶得先機。如山西農資集團的“開庫直供直銷、讓利于民”和“雙保一賠,終身負責”模式;山西農資集團朔州分公司的“糧肥換購”營銷模式;山西農大綠榮科技有限公司的“配肥一站式終端銷售”模式;山西晨雨科技開發(fā)連鎖經營有限公司的“企業(yè)主導型測土配方施肥運營”模式等等。與此同時,同質的品牌都在宣傳和農化服務上大做文章,而且比拼價格和贈品。
競爭直接導致市場風險系數的加大。經銷商特別是批發(fā)商是否庫存化肥,現在已演化成一場“賭博”。據悉,為應對化肥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帶來的市場壓力,大多數經銷商均采取了“勤進快銷、多批次、少數量、不斷檔、不積壓”的操作方式。
山西省最大的化肥倉儲式連鎖超市山西正林農資連鎖超市有限公司的有關人員,日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當地政府定的指標,公司2011年的冬儲任務是3萬至5萬噸,但進入冬儲階段,市場行情“一天一個樣”。采訪中,大多數基層經銷商普遍向記者反映:現在的化肥生意不好做,利潤減少、風險加大,儲銷之間存在嚴重倒掛的現象。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不儲肥沒錢賺,儲得多弄不好賠得也多。
然而,當農民用肥觀念在發(fā)生和改變時,化肥銷售也迎來拐點。就當前山西省農村化肥市場而言,國家政策的利好推動、銷售渠道的深度整合,伴隨著山西省設施農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蔬菜、水果類專用肥的需求增加,用肥時間延長;高效、節(jié)能、多功能的復合肥,緩釋肥、控釋肥,具有硝化抑制劑、尿酶抑制劑及配有少量化學肥料生產的有機、無機復混肥正顯示出良好的推廣前景。
來源:中國化肥網